成都“立园满园”:以园区为锚点,冲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元描述: 成都以“立园满园”行动为引擎,强化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作用,优化产业布局,赋能增效,力争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文章深入剖析成都产业园区发展现状、改革路径和未来展望,带您了解西部中心城市如何以“园区”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吸引人的段落:

成都,这座“两万亿”城市,在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再次跑赢了全国“大盘”,但要完成年初定下的6%左右的增长目标,压力依然不小。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质效,成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产业园区,并提出“立园满园”行动,意图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这标志着成都将以园区为锚点,开启新一轮的改革,冲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

为什么成都如此重视产业园区?这与这座城市的发展现状息息相关。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的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但工业发展不够充分,工业化率下降过早过快,与深圳、苏州等发达城市存在差距。而产业是经济之本,工业更是在其中发挥着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成都迫切需要发挥工业作为经济发展“顶梁柱”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业的带动效应。

“立园满园”行动究竟如何“立”、如何“满”?文章将深入剖析成都产业园区发展现状、改革路径和未来展望,带您了解这座西部中心城市如何以“园区”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特色立园:聚焦产业,打造“镇园之宝”

成都“立园满园”行动的第一步是“立园”,而且要“特色立园”。

成都产业园区现状:

成都的产业园区发展并非空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园区在成都陆续设立、快速发展,形成了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和省级开发区、市级产业功能区在内的发展格局。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部分园区存在空间布局交叉、产业布局重叠的问题,开发区的工业支撑带动效应并没有充分彰显。不少园区主导产业特色并不鲜明,发展不够聚焦,产业跨界还比较明显。简言之,部分园区并没有“主营业务”,园区内的产业“星星点点”般的存在,不聚焦、难成气候。

优化整合,构建“3+22+N”园区发展体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成都提出优化整合构建“3+22+N”园区发展体系,旨在明确每个园区的定位,避免资源和企业重复布局,形成“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的局面。

  • “3” 指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个国家级经开区——成都经开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
  • “22” 指4个省级高新区、17个省级经开区和1个省级化工园区。
  • “N” 即以商务、商贸、文化、旅游、农业等为主导的市级特色园区。

打造“镇园之宝”:

明确了园区定位,接下来就是打造“镇园之宝”。“镇园之宝”可招亦可培。

  • 招商: 招引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大商”效应。
  • 培育: 推动本地企业上规上市、上板上云,培育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打造“有根企业”。

产业集群:

在打造“镇园之宝”的同时,要提升本地产业配套率,让产业向价值链中上游靠近,打造更多的千亿、万亿产业集群。

“特色立园”的意义:

“特色立园”并非捆住园区发展的手脚,而是旨在增强园区发展的方向感,将有限的优势资源要素集中起来、拉长壮大产业链条,提升成都园区在产业领域的显示度。

赋能增效: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园区活力

“立园”之后,还有一道难关是“满园”。如何赋能增效,让企业驻满园区,是“立园满园”行动的第二步。

园区面临的困境:

园区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 产业空间: 一边是工业用地资源总量趋紧,一边是低效闲置用地并存。
  • 标准化厂房: 空置率问题突出,市级产业空间利用率低于区级。
  • 体制机制: 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园区发展活力。

赋权改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成都将进行赋权改革,打破一些体制机制端的阻碍,为园区赋能增效。

  • 放权: 按照应放尽放、宜放则放、权责一致原则,将部分市级管理权限依法下放园区。
  • 服务: 通过一些业务部门的联合驻园,变“企业跑腿”为“上门服务”。
  • 市场化: 重构园区管理机制,构建小而精的管理机构和大而专的运营公司,提高园区管理效率。

盘活产业空间:

盘活产业空间是赋能增效的重要举措。成都计划盘活处置低效工业用地7500亩以上,并研究将市级产业空间的管理运维权“移交”给园区,增加园区的产业空间,促进园区招商的积极性。

面向未来: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生态

在未来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园区正成为科技转化的重地,宜居环境成为园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

借鉴先发城市经验:

无论是苏州工业园还是上海张江科技园,它们既是园区、也是城区、还是景区,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

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生态:

成都也意识到,园区综合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园区发展规模上限,因此,将兼顾生产和生活的配套建设,以及兼顾当下和长远的要素保障,写入园区发展的新方向。

结语:

成都以“立园满园”行动为引擎,强化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作用,优化产业布局,赋能增效,力争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常见问题解答

1. 为什么成都如此重视产业园区?

成都的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但工业发展不够充分,工业化率下降过早过快,与深圳、苏州等发达城市存在差距。而产业是经济之本,工业更是在其中发挥着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成都迫切需要发挥工业作为经济发展“顶梁柱”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业的带动效应。

2. “立园满园”行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立园满园”行动包括“特色立园”和“赋能增效”两个方面。 “特色立园”旨在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镇园之宝”和产业集群;“赋能增效”则侧重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盘活产业空间,提高园区管理效率。

3. 成都如何打造“镇园之宝”?

成都将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地企业的方式打造“镇园之宝”。招商方面,将招引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将推动本地企业上规上市、上板上云,培育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4. 成都如何赋能增效?

成都将通过赋权改革、盘活产业空间和提高园区管理效率的方式赋能增效。赋权改革将把部分市级管理权限依法下放园区;盘活产业空间将通过盘活处置低效工业用地和将市级产业空间的管理运维权“移交”给园区来实现;提高园区管理效率将通过重构园区管理机制,构建小而精的管理机构和大而专的运营公司来实现。

5. “立园满园”行动对成都的未来发展有何意义?

“立园满园”行动是成都以园区为锚点,开启新一轮的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为成都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推动这座西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6. 成都如何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生态?

成都将借鉴先发城市经验,打造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落户,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